雷文勇作為唯一企業代表在四川省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工作推進會中發言:在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作出自己的貢獻!
近日,四川省省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議在成都召開,省、市、縣三級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、商(協)會和民營企業代表參加會議,鐵騎力士董事長雷文勇受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表現突出個人表彰,并作為四川省唯一企業代表在大會發言。
以下為雷文勇發言全文
↓↓↓
鐵騎力士積極響應全省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的號召,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方向,把企業自身成長與“三農”發展緊密結合,探路子,造模式,拓戰線,在時代脈博中找準方向,發揮優勢,培育富民產業,在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作出自己的貢獻。下面,我就鐵騎力士參與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工作匯報如下:
創新模式
打造脫貧攻堅喜德品牌
持續增強脫貧戶生豬產業抗風險能力,建立“供應鏈墊資”及“風險兜底”機制。2021年以來,生豬市場復雜多變,加上受非洲豬瘟影響,養殖收益下降,農戶返貧風險加劇,我們主動承擔市場風險,堅持兜底收購,僅2022年上半年,投入喜德縣生豬風險金3600萬元,確保農戶收益。探索“企業+村集體+農場主”分紅模式,強化農民利益聯結機制。通過代養、農場租賃等方式,有效增加村集體經濟租賃收入、農戶分紅收入,創建了喜德縣洛發村、特火村、塔普村等一批示范基地,2021年帶動脫貧監測戶312戶,總分紅145.8萬元;帶動集中安置戶,總分紅500余萬元。有效地促進了喜德縣生豬產業持續良性發展,鞏固了喜德縣脫貧攻堅成果。構建企業、金融、村集體、能人、脫貧戶“五位一體”綜合幫扶格局,探索建立“要素融合”機制。與四川省工商聯、農業銀行、農發銀行、喜德縣人民政府共建鄉村振興實驗室,增強彝區產業綜合發展能力,在該縣11個鄉鎮49個村,共建設了83個規?;i代養場,年出欄生豬30萬頭,吸納脫貧戶約1155戶。同時,村集體經濟也得到發展,喜德縣2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平均分紅2.7萬元。
落實“雙碳”戰略
實施“種養”循環
產業興村幫扶過程中,我們堅持“資源全循環、污染零排放、副產高價值”的生態目標,推行“養殖-排泄物-種植-養殖”的循環利用。喜德縣塔普村年生豬養殖規模達5萬頭,生豬產業實現了村強民富,但必須處理好幾萬頭生豬產生的糞水。豬場建設時,村集體同時流轉了2000多畝地用于種植花椒,實現“生豬+花椒”種養循環,通過配套建設沼氣發電,污水將通過管網布局灌溉約2000畝的花椒種植基地。讓資源利用最大化。標準化養豬和花椒產業,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,還讓村民和脫貧戶獲得土地流轉、就近務工和分紅收益。在四川三臺縣,鐵騎力士楓葉牧場,是一個集現代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一體的中國最大的生豬擴繁場,通過對全過程的種養循環生態模式配套建設,累計改良養殖場周邊土壤20000余畝,沼液循環利用率達到90%以上,農業資源利用率提高30%左右,農藥和化肥施用量減少50%,年實現經濟效益2000萬元。該場已被農業農村部列為現代數字農業示范場。
不斷拓寬提升鄉村產業振興路徑
促進共同富裕
我們建立了以社會責任中心為引領,以鄉村振興實驗室為平臺,產業項目為終端的鄉村振興戰略探索體系。實踐中,我們通過與農業銀行、農發銀行緊密戰略合作,在秦巴山區、大涼山彝區、武夷山區、烏蒙山區、大興安嶺等地區,結合地區經濟環境和產業發展特點,持續探索升華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興村模式。如四川喜德模式、三臺模式、黑龍江青岡模式、貴州銅仁模式、云南威信模式等。這些模式從不同的維度,把地方、企業、金融、村集體、農戶等相關利益主體,通過市場機制有機聯系起來。在政府引導下,讓農民加入產業鏈條,將企業自身的技術、管理、資金及市場等資源優勢與農村和環境資源有機結合,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轉型升級,促進了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。
我們先后在6個省、30多個區縣、600余個村、投入近80億、帶動4萬多農戶、10多萬貧困群眾實現脫貧,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下一步,我們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,在幫扶鄉村產業發展的實踐中,實現“強了集體、富了百姓、大了產業”的多方共贏目標。我們相信,“萬企興萬村”這一偉大工程定將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,我們也將在“萬企興萬村”的偉大實踐中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!